微凉的春风轻抚山岗,草木悄然披上新绿。此时此刻,在河南清洁能源公司燕山风电场山上工作的检修工刘伟正半蹲于风机箱变前,与手臂粗的电缆进行着细致的“较量”。突然间,他转身对身后的年轻同事露出一抹灿烂的笑容:“别急,要顺着电缆的扭劲,它才会乖乖听话。”那笑容依旧如8年前我俩初次相见时那般纯朴而真诚,仿佛能驱散人所有的疲惫与忧虑。
那一年,年仅18岁的刘伟怀揣对电力设备的敬畏之心踏入电力行业,一眨眼已经过去近40年。他从拧紧一个简单的螺丝钉开始,将自己磨炼成为检修现场的行家里手。那年寒冬的夜晚,某变电站35千伏小车开关无法正常操作,运维人员多方检查、试验后一筹莫展。刘伟深夜驱车赶到现场,他俯身于开关前,轻轻摇动小车把手,准确判断出传动机构磨损的问题。随后,他仅用两片铁片和一台电焊机便完美解决这一棘手问题。无论是更换小型开关、指示灯,还是进行变压器吊罩检修;无论是精细到电缆头制作、小车开关拆解,还是惊险的数十米高塔检修作业,他都能稳稳拿捏。在他的手中,普通的工具仪器仿佛被赋予生命,能够巧妙地应对现场的各种复杂问题。
刘伟是行走的“安全规程”,是故障现场的“定海神针”,更是年轻人心中“永远靠谱的老刘”。他用40年时光诠释何为“工匠精神”,在螺丝与导线间注入温度,于平凡处坚守非凡。正如那座座他守护半生的升压站——默默矗立在城市边缘,却用银线编织出人间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