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集团公司2018年实施风电主机集中配送以来,我们已经连续七年实现百分之百保供成功。这背后,是重工事业部全体员工团结一致、务实奋进的结果。我们共同面对挑战,携手克服困难,通过不懈的努力,将每年投资上百亿、涉及数百个制造基地和吊装现场、上万台运输车辆和施工机具的超级工程组织的“稳稳当当”。在这之中,我们见证了无数个感人的瞬间,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讲述两位项目经理在保供工作中的故事。
2013年,重工风电业务刚刚起步,他也刚入职,万事开头难,他一边摸索,一边干,这一干,就是十余年,他就是执行部西北地区项目经理 芦洋。今年,怒江八宿风电项目面临投产,它是集团公司在西藏开发的首个风电项目,海拔5000 多米,满足吊装的“窗口期”极短,挑战着物资配送的极限。芦洋深知肩上的份量,为配合项目严苛的条件,他制定了专项保供方案,提早开启上游原材料采购工作,实现了合同生效后1个月内完成塔筒发货,刷新了塔筒生产的记录。“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高原风电的运输亦是如此。风机叶片从制造基地到八宿风电场,跨经 6个省份,全程近4500公里,芦洋协同各单位,精心规划运输方案,设置双堆场,增加多功能运输车辆,力保物资设备及时到位。然而,7月的几场大雨,致使运输路段山体滑坡,芦洋心急如焚、夜不能寐,前后组织多次会议,策划绕行方案,终于成功抢回进度,实现准时交付。芦洋面对每一项工作任务,都能做到全力以赴、毫无保留,他用行动诠释着风电保供的责任与担当。
在重工事业部,还有一位业务百事通、工作多面手,他就是执行部项目经理 王永。内蒙地区4个项目,涉及3家主机厂、5家塔筒厂,情况本就复杂,原项目经理张晓飞突发重病无法工作,关键时刻,王永挺身而出、勇挑重担,第一时间接手全部项目。他曾驱车千里,穿越戈壁沙漠,迎着漫天黄沙实地勘察运输路线,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多番协调,终于打通了设备运输的“堵点”,解决了运输难题。面对分散的项目,参差不齐的进度,和频频造访的突发事件,王永驻扎项目现场两月之久,对经手的每一份合同细节都能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对生产基地的设备加工进度都了然于胸。“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王永同志克服了疫情反复封控、运输方案调整、机型变更、吊装计划提前等多个困难,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经过 两年时间 的持续奋斗,顺利完成了内蒙地区225套设备的保供重任,实现了120万千瓦风电项目的并网投产目标。
重工事业部保供任务的成功,离不开每一位像芦洋、王永这样脚踏实地、默默耕耘的伙伴,他们用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他们是我们的骄傲,也是重工的荣光。未来,重工事业部将继续践行“但凡经手,力争最好”的服务精神,坚守承诺,追求卓越,我们有信心,让明天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