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上的士兵
来源:北京公司 作者:刘圣寅 日期:2022-02-13

我曾在家里一个落满灰尘的箱子里,寻得一本厚厚的老影集。吹去封面上的薄尘,缓缓打开,被一张泛黄褪色的老照片吸引住了,照片上拍的是穿着军装一脸稚嫩的年轻士兵站在海岛的礁石上。心想,这人是谁?

便拿着老照片去问在聚精会神看报纸的老人,老人放下手里的报纸,眼神逐渐深邃、若有所思的回忆起来。那些早已远去的岁月,像是打开闸门的洪水,一瞬间淹没了他的记忆。

老人出生于风雨飘摇的年代,那时,新中国还未成立。在目睹和经历了国家艰难、民生困苦、百废待兴,一腔报国热血的年轻人,选择了参军报国的道路,来到祖国海疆。如愿入伍后,年轻人被分配到海疆前哨,负责主管汽车船艇器材和兼管油库的事务。那时的油料物资尤其珍贵,大大的油库隐藏一座大山里面,输油管道连着大海码头,每天都需要在码头轮值班。海边的天气总是那么阴晴不定,上一秒还晴朗的天空忽然变天,狂风暴雨交加,山海浪呼啸而来撞击着码头,浪花能有几十米高,超过了立在码头的电线杆子。年轻的士兵,望着岸边堆放着一大堆盖房子用的洋瓦,义无反顾的冲进来雨里,在离海浪冲击不到10米的岸边抢救那些洋瓦。每当他抱起瓦片一转身,凶猛的海浪就像张开了巨嘴的大海兽,在他身边升起,又往背上重重砸下。就这样,他一次又一次地来回奔跑在危险无比的岸边,在随时有可能连人带瓦被卷走的海浪下,一抱一抱地把这些洋瓦转移到安全地带。

事后,年轻的士兵写了感思,其中有一句是:“狂怒的海浪冲动不了屹立的山石,艰难困苦动摇不了革命者的意志,我要做的是不畏严寒,无惧风雨的高山松柏。”生逢当时的他,在激情与热爱中,奋斗与坚定中,拥抱属于自己的时代,完成对时代的使命。

回望历史,正是因为着些前仆后继,一心报国,舍小家为大家的英雄志士,才有我们现在的国富民强,现世安稳。他们都应该被深深铭记在中国发展的每一帧画卷里。无论是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还是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里,在杨继盛的“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华夏儿女因传承了浩然正气的血脉而生生不息。

“志以天下芬”,沿着革命先辈保家卫国的足迹,将理想融于家国,这就是我们这一代奋发向上的动力和方向。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4-29 17:2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