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博大的温情战胜苦厄命运—读《许三观卖血记》有感
来源:北京公司 作者:刘圣寅 日期:2022-02-15

《许三观卖血记》是这本书断断续续看了很久才看完,通过看了《活着》对余华先生的作品有了一定兴趣之后开始看的,但直到疫情期间居家时才将这本书看完。

最初接触余华先生的作品是因为电视剧《福贵》的放映,那时候听人说那部剧的原著的结局更加悲惨,上了大学后才接触到原著。福贵的结局太悲惨了,一个白发上头的老人佝偻的背上一把木犁,牵着一头老牛徐徐远去。电视剧里的福贵还有个外孙,原著只有这头老牛,也是福贵最后的希望,活着的希望。

由于《活着》的影响太大太悲惨了,所以在看《许三观卖血记》之前,我鼓足了很大的勇气。印象中卖血是生活处于绝境时的无奈之举,想必这《许三观卖血记》一定比《活着》更加悲剧,但当我翻起这本书,进入到了许三观的视角,却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我看到了那个贫穷时代普通人的生活常态,也看到他们对于生活反抗和奋战的身影。

文中这样写道:“他知道的事情很少,认识的人也不多,他只有在自己生活的小城里行走才不会迷路……”可正是这么普通的一个人,却拥有着为了家庭、亲人牺牲自己、甘于奉献的品质,从第一次卖血的为了自己到后面的为了整个一家,似乎每一次过不去的坎,没有一次卖血解决不了的。看书的过程中,我的心一直被揪着,我很害怕到最后他也会卖血死掉,那时候为了救自己的大儿子一乐,从林浦一路卖血到上海,给大儿子攒生病治疗的钱,路上被冷风吹得全身上下发抖,为了让自己的血多一点,还要吃盐喝冰冷的河水,有一次因为连续好几天抽了太多血,晕倒后送进医院,差点没了性命。好在他靠卖血硬抗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坎。

相比于《活着》中的富贵,许三观是幸运的,福贵的一生仅剩一头老黄牛,而许三观一家人全都活了下来,作者余华也难得地表现出了他温情的一面,正如他自序中说过这样一句话:“一条通道、一条河流、一条雨后的彩虹、一个延绵不绝的回忆,一首有始无终的民歌,一个人的一生。”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4-29 17:2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