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只要大家都伸出手,世界就会变得不一样。”“国家安宁了我们才能安全,社区无恙了我们才能平安。”这些朴实的话语,出自北京中唐电工程咨询公司一线监理工程师、共产党员、51岁的张充民。2016年入职咨询公司担任监理工程师以来,张充民工作兢兢业业,圆满完成了公司交付的各项监理任务,2018年度、2021年度两次荣获咨询公司先进工作者称号。工作之余,张充民热心公益,多次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是一名普通而又不平凡的“资深”志愿者。
“逆行”而上的笃定身影
2021年8月初,刚经历了“7.20”特大暴雨灾害的河南省郑州市,又被肆虐的疫情再一次按下了暂停键。一天晚上10时多,在郑州家中刚刚入睡的张充民接到了社区打来的紧急电话。原来是因为社区正在进行的大规模核酸检测筛查工作急需人手,张充民是社区登记在册的党员志愿者,所以社区电话询问他在不在家?能不能去?
就在前一天,郑州六院一名医生核酸检测第8次为阳性,新闻一出,恐惧一下子笼罩了郑州市民。何况张充民家所在的社区与六院只隔了两条马路。接到电话的张充民二话不说,当即接下任务,毫不犹豫地加入到第二天为社区居家隔离人员进行核酸检测的队伍中去。“我是党员,在这种情况下我不去谁还会去呢?”强烈的使命感和内心深处的驱使,让张充民忘记了害怕、忘记了个人安危,他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我是党员我先上。
2022年春节前后,郑州市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张充民同样放弃了难得的与家人团聚的假期,奔波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大雪纷飞、寒风刺骨,他和志愿者伙伴们顶风雪、冒严寒,组织社区居民进行核酸检测。他们提前做好检测现场各项准备工作,等待医护人员的到来;设置好一米间隔标识线,贴好核酸检测码;维持现场秩序,疏导群众;登记身份证,核验健康码……忙碌的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着。虽然在室外一站就是几个小时,经常手脚冻得发麻,但是张充民的内心是火热的,仿佛又找回了年轻时的那股激情与冲劲儿。
在张充民的抗疫志愿者经历中,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件触动人心的小事。那天,身穿防护服的张充民陪同医护人员深入到隔离人员家中,为隔离人员做核酸检测。当敲开一家门后,一个4、5岁的小女孩看到“大白”们就嚎啕大哭,转身跑回卧室,父母怎么叫都不肯出来,直到一名护士说“阿姨今天不做鼻子了,只做口腔”,她才眼泪汪汪地走出来。在她绝望无助的目光里,看到的哪是“大白”,分明是“魔鬼”,这目光也使张充民深受触动,拎着装满试剂的试管的手止不住地发抖。从那之后,每次化身“大白”,张充民都感到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他希望自己能再多做些什么,早日疫散花开,早日还孩子们一个简单快乐、不再担惊受怕的世界。
投身救灾的初心使命
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并不是张充民第一次做志愿者。2021年7月20日,郑州市遭受特大暴雨灾害,降雨造成市区严重内涝,市内交通、信号中断,多处小区停水停电。看着家里仅存的半锅水,望着窗外的大雨,张充民灵机一动,提着水桶就钻进了雨中,借助下水管道提回了两桶雨水供洗漱使用。暂时解决了家里的难题后,张充民不由想起了邻居们。他毫不犹豫地再次冲进暴雨中,为那些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送去雨水。就这样他来回奔波,身上早已被雨水打湿,心里却想着要帮大家把水储备充足。
7月22日晚上11时多,张充民通过社区群看到征集搬运救灾物资志愿者的紧急通知,他冒着大雨骑车迅速前往现场,与志愿者们奋战在一起,直到凌晨1点才拖着浑身湿透和疲惫的身躯离开。第二天一早,张充民就向街道社区发去了申请做志愿者的微信。妻子在他的感召下,也申请成为了志愿者。在随后的几天中,他们参加了多处的救灾物资搬运行动,50多斤重的卷心菜,张充民一背就是几个小时,后背被压得又沉又硌的感觉使他记忆犹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张充民用实际行动为防汛救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
邂逅志愿服务的悸动
出生在农村家庭的张充民,自幼吃百家饭、穿百家衣,无忧无虑地长大。村里的乡亲们都很朴实,一家有难百家支援。年幼时的张充民就继承了这种乐于助人的品质。学生时代,张充民当过学生会主席,工作之后担任过团支部书记、工会主席等职务,为大家办实事办好事成了他的分内之事,每次为大家服务,他的心里都很自豪、很开心。
与志愿服务结缘,还是在201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张充民来到了郑州市绿博园,无意间看到一群年轻人和盲人,这群年轻的有生力量,是自发组建的和勤助盲团志愿者团队。这一天,来自郑州市各个社区的盲人们与这些志愿者们一对一地牵手来到了绿博园。志愿者们让他们摸一摸树叶的样子、闻一闻花香的气息,让他们俯下身子触摸导轨和火车头。这些盲人们在志愿者的帮助下,走出了黑暗和寂寞,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志愿者的热情友善。
看到盲人们惊喜的面孔和脸上露出的幸福开心的笑容,张充民被深深地震撼了。“我们一点小小的付出却能给别人带来很大的快乐,这就是志愿服务的伟大精神所在。”成为志愿者的火种在张充民的内心深处点燃,从此以后,不论他走到哪里、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面对什么样的困难,他都坚持把这团火种播种下去。
勇往直前的党员先锋
在志愿服务中舍身忘己、奋不顾身的张充民,在工作中同样时刻牢记自己是共产党员,勇于承担、敢于作为。2021年夏天,是张充民最忙碌的一段时间,战酷暑、斗高温,他连续多天辗转于河南新乡、平顶山、开封、郑州等地,进行起重机、阀门、高幅筛、锅炉连接管等几十个设备的现场监理工作,工作任务繁重而艰巨。他每天一大早赶往制造厂家现场巡检见证,晚上查阅相关规范、标准,加班加点汇总监理见证、编写监理报告,经常工作到凌晨一两点。在那段忙碌又充实的日子里,张充民几经家门而未入,家中80多岁高龄的父母只能托付妻子和亲人照料。
2021年11月下旬,因河南、湖北等区域风电项目现场质量管控工作需要,咨询公司组建质量管控团队,奔赴各风电项目现场开展工作。张充民主动请缨,加入这场“大会战”,与团队一起全力奋战在风电塔筒质量管控的最前线。他所在的河南石牛岭风电场地处海拔1500多米的山岭之上,天气寒冷、风雪封山,使得现场施工一度受阻。为了尽快在合适的天气施工、尽量减少业主方的发电损失,张充民率先与施工方人员开车行驶在没有印记、崎岖坎坷的风山雪岭上,身边不久前刚修的山路松软,滑坡、滚石塌方随处可见,再加上湿滑的积雪路面,随时都有跌落山崖的风险。为了施工安全,每到危险地带他们只能徒步踏雪、登山前行1个多小时。白天为了抢抓施工的好时机,他们只吃简单的泡面充饥防寒;晚上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张充民坚守在塔筒旁,在寒风刺骨中24小时不间断工作。就这样几天下来,张充民所监理的1号、2号机组风电塔筒门框焊缝一次性顺利通过验收,为后续4号、5号机组的施工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对于这次经历,张充民深有感触,深刻体会到了“大唐监理人”所担负的沉甸甸的责任和光荣的使命。
“我做的所有这些事都很平常,这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本色。”在接受我们采访时,张充民真诚而坚定地说到。虽然他是咨询公司一名普通的一线监理工程师,一名平凡、踏实的共产党员,但他时时刻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着身边的人,传递着奉献友爱的志愿服务精神和勇担重任、勤勉进取的正能量。在一张领取社区颁发的抗疫志愿者证书的照片下边,张充民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喜欢穿工作服拍照,我很自豪我是大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