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碧口,暑热还未散去。在麒麟寺水电站拦污栅清淤现场,吊车司机与指挥人员、检修人员正相互配合,争分夺秒地抢进度、忙清淤。
检修工王军琦:“嘿!没想到,我在岗位互学活动中掌握的非本专业技能,在这关键时刻竟然派上了用场!”
这样的场景,正是碧口水电厂开展岗位交叉互学以来的一个缩影。如今,像他这样持有多个特种作业证书的职工已不再是少数。
不等不靠 打造专业储备“人才库”
面对结构性缺员与全体冗员并存、生产一线技术工种青黄不接、技术力量薄弱等状况,碧口水电厂严格按照甘肃公司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要求,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秉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聚焦人力资源优化与效率提升的战略部署,打破固有模式和岗位壁垒,积极破解人力资源难题。该厂创新实施生产与机关人员融合、运行与维护人员融合,打破部门界限、打破岗位界限、打破专业界限、打破班组界限的“两融合四打破”工作机制,以“一岗多能、精通本岗、知晓他岗”为目标,开展“岗位交叉、互通互学”活动。在这剂改革“良方”的催化下,一批“一专多能”的跨岗位、跨工种技术能手不断成长起来。2024年,各专业抽调考60余人次,特种作业设备取证、复证94人,技能鉴定84人。
持续发力 岗位互学锻造“多面手”
企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大批素质优良、专业过硬、积极向上的技术人才,为解决发展面临的人才瓶颈问题,该厂提出“1+1>2的人才生产线”构想,对标集团公司、甘肃公司人力资源优化与效率提升相关要求,出台启动具有企业特色的员工岗位互学实施方案,坚持“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相结合,明确“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帮助职工系统地补短板提技能,报名参加岗位互学的人员,在待遇不变的情况下,额外增加补贴,并通过严格的考试后兑现奖励,实现职工多能多薪、多渠道发展。据悉,该厂已有16名运行、检修、安全监督等专业技术人员报名参加跨岗位互学,“老师傅”变成了“新学徒”,以往的电气检修工成为了“电气检修+天车操作”的复合型职工,这种打破界限的“跨界”学习,迅速点燃该厂职工学技术、强本领的热潮。
聚焦发展 服务中心提供“大舞台”
项目发展是企业生存的基础、效益创造的源泉。按照甘肃公司部署要求,碧口水电厂紧扣“发展突破年”工作主题,成立陇东新能源项目部,以“新能源项目发展需求”为核心的选人、用人方案,为该厂盘活人才资源找到了最优解,为具有创新思维和专业能力的职工提供了进军新能源领域的新职位和新机遇。该厂深挖人才“富矿”,优化人才队伍结构,赋能新能源发展,通过实行灵活调配政策,建立水电常规人才向新能源领域人才输出机制,全力打通新能源事业发展的人才通道。全厂22名具有“一专多能”素质的职工通过个人报名、公开竞聘、组织选派等方式,分配到平凉、庆阳、天水、陇南四个项目组,走上了竞逐新能源发展的新赛道。
掇菁撷华,作育英才。作为一家老牌水电企业,碧口水电厂将持续以“绿色甘肃521”发展战略为引领,坚持以人为本,在改革中谋发展,于变局中开新篇,让这颗镶嵌在白龙江上的明珠再次闪耀出璀璨光芒。